说到扎扫帚的扫帚苗,想起制白药的奓辣蓼。
奓,家乡方言,音近dou,大的意思。
奓辣蓼者,大蓼草也。
多数开红花,也有开白花的。
家乡人也分称红辣蓼、白辣蓼。
蓼属,多野生。
奓辣蓼,则也见栽培。
农家会在房前屋后种几丛。
入秋,采集种子。
掺米粉,搓成杨梅大的丸子。
晒干,用作甜酒酿的药引,俗称“白药”——因是白色的。
家乡甜酒酿,多拌“白药”酿造,故称“白药酒”。
查阅植物志书,家乡俗称的奓辣蓼,应是荭草。
荭草,花穗红色,故名。
也称红蓼——《中国植物志》以“红蓼”为正名。
多生水边,又称水荭、水红花;也称水蓼、泽蓼。
植株高大,也称大蓼、马蓼、鸿蓼、天蓼。
古虞国(周武王时诸侯国,辖境约今山西省南部夏县、平陆北一带)多产,又称虞蓼。
老茎木质化,又称木蓼。
茎梗粗壮,节间膨大,似腿骨,又称奓蓼梗、奓蓼骨。
也能在浅水石滩中生长,茎叶葱茏,花枝曼舞,古意悠悠,龙凤飞扬,又称茏古、游龙、石龙。
……
了解这许多古今异名,对欣赏古诗画很有帮助。
北宋名臣、词家宋祁《和昌言官舍十题·水红》诗,题咏水红(水荭,荭草),诗中又用“茏古”(状其古意葱茏吧)别名:
梦想水乡游,阶庭植茏古。
宛如江外行,高帆落寒浦。
烟枝静疏秀,风穗间低举。
于今尚未好,漠漠宜秋雨。
诗人收到好友石昌言的《官舍十题》组诗,其中有《水红》诗。
想象江南水乡遍是茎枝疏秀、花穗低举的水荭花,很想梦中游赏,特和诗一首。
转而又说,还是相约秋来时吧。
现在观赏,未必最美(当时或在春夏)。
秋雨赏荭,最入诗画!
蓼科,蓼属,一年生高大多毛草本。
茎直立,粗壮,高1至2米。
诗人又有《咏水红》五言绝句:
夏砌绿茎秀,秋檐红穗繁。
终然体不媚,无乃对虞翻。
诗中所咏“水红”,即水红花(荭草,奓辣蓼)。
诗人赞其夏有秀茂绿茎叶,秋有繁华红穗花,大可观赏。
然而,静处水滨,不妖不媚。
如此清高雅洁,想来无悔面对高士虞翻。
虞翻,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学者、名臣,素以刚上直率、清高雅洁闻名。
水荭花,别名虞蓼,故将其拟人化,用来比喻高洁之士。
故有“无乃对虞翻”之赞!
上部多分枝,密被长柔毛。
叶互生。
叶片宽椭圆形,稀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7至20厘米,宽3至13厘米。
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稀宽楔形。
两面密被被柔毛,脉上尤为绵密。
侧脉明显,全缘,密生缘毛。
叶柄长3至12厘米,基部扩展,被长柔毛。
托叶鞘筒状,长1至2厘米,密被长柔毛,顶端常为绿色,呈叶状开展或干膜质裂片,具缘毛。
穗状花序粗壮,呈圆柱形,顶生或腋生,长2至8厘米,直径1至1.3厘米,花紧密,稍下垂。
通常数个花序再组成圆锥状。
苞片宽卵形,被长毛及缘毛。
每苞内具2至6花。
花梗比苞片长。
花被5深裂,红色、淡红色或白色。
花被片椭圆形,长3至4毫米。
雄蕊7枚,略伸出花被外。
花盘明显。
花柱2,近中部合生,比花被长。
柱头头状。
瘦果扁圆形,直径2.5至3毫米,黑褐色,有光泽,包藏于宿存花被内。
花期6至9月,果期8至10月。
我国原有植物,分布极广。
除西藏外,全国各地均有。
生于海拔30至2700米的沟边路边、村旁宅边或荒田湿地上。
日本、朝鲜、印度、菲律宾、前苏联、马来西亚及欧洲、大洋洲也有。
全草及果实药用,名水红花、水红花子。
有软坚、消肿、活血、止痛、消积、利尿、祛风、除湿等功效。
可治腹胀、胃痛、瘰疬、风湿痹痛等。
茎叶又可作土农药用,对防治茶尺蠖、菜青虫、仓库害虫麦蛾等有特效。
也可栽培观赏。
据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、王象晋《群芳谱》等记载,水荭花(红蓼),春苗,夏茂,秋花,冬红。
身高丈余,节生如竹,枝枝下垂,全草香辣,红白间色,烂漫可爱。
自古为雅花香草,入诗入画。
宋张鉴《赏心乐事》、明屠本畯《瓶史月表》载为七月八月(农历七月八月)当赏美花,与丹桂、芙蓉、荷花、翦秋罗、牡丹花、山茶花等齐名。
现在,也仍见园林应用。
温岭锦屏公园,杭州湿地公园,都有荭草花景。
同属相似,又有酸模叶蓼。
植株也高大,可达120厘米。
花穗也有红、白两色。
家乡方言,也称奓辣蓼。
种子也可制白药;入药也称“水红花子”,功效同红蓼种子。
所不同者,本种茎节常膨大,叶面有暗色斑块,花被通常4裂,花果期4至11月。
《浙江植物志》载,本种产全省各地。
多为野生。
变种又有绵毛酸模叶蓼,分布与用途同原种。
与原种的区别是:幼茎、总花梗及叶片下面被白色绵毛。
……
奓辣蓼,留给我的美好记忆,主要是香甜的白药酒。
还有一句方言俗语:辣蓼也有辣蓼虫治!
辣蓼,全草辛辣,昆虫多拒食;生命力也强,很少病虫害。
但有时也会被不怕辣的虫子(通常是有害瓢虫)咬破叶片,还会感染褐斑病。
家乡人由此得到启发,用来比喻一物降一物,再蛮横的毒蛇也有强龙能降服!
这是警告作恶者不要太得意太猖狂,也是期盼英雄出世制服恶霸!
图一
图二
图三
图四
图五
图六
图七
图八
图九
图十
图十一
图十二
图十三
图十四
2018.10.04/20:13:09
摄影:陈萱
今晨,转此稿到微信。
各位早安,长假快乐!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娄主席留言: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奓辣蓼,祛风利湿、散瘀止痛、解毒消肿、杀虫止痒—-[强][强][强]
——娄主席早安,节日快乐![咖啡]谢谢医家夸赞指导![强][强][强]
杨老师留言:经常见,但不知道他叫这名,谢丁主席,长见识了[呲牙]
——杨老师早安,节日快乐![咖啡]是的,椒江也有好多农家还在种奓辣蓼,称呼跟我们一样,也叫奓辣蓼。还说用老茎秆炖猪脚骨可补骨健身,因此又称奓蓼骨。
王老师留言:早上好![咖啡]
——王老师,早上好![咖啡]节日快乐!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林老师留言:[呲牙][鼓掌][玫瑰][玫瑰][OK]
——林老师早安,谢谢鼓励,节日快乐![咖啡][啤酒][玫瑰][太阳]
艾米留言:丁老师,早安![玫瑰] 原来这还能做药呐,又长见识了。我一直以为就普通的野草。在野外都能见到。
——小米,早安![玫瑰] 是的,奓辣蓼好看入药,温岭乡村也有种植,坞根、温峤多一些。锦屏公园还有栽培观赏的,秋来花红叶红,很好看的。
——谢谢各位师友,早上好,长假快乐!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徐行长留言:[玫瑰]
——徐行长早安,节日快乐!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老同学李宇红留言:琦娅好,尽享节日快乐!白药比较熟悉,小时候外婆家拿它酿酒,自酿酒甜口后醉。奓辣蓼也有得见,但不上心,叫不出学名,今天学习了,谢谢!棒棒!
——宇红好,也祝你节日快乐,尽享秋日阳光![玫瑰]是的,我们都比较熟悉白药,自酿酒。以前,外婆家也是年年自酿一小缸。现在少了。奓辣蓼估计宁波俗称也这么叫。学名我是志书上看来的,也是才学到。[微笑]
老同学周方鸣留言:老丁能介绍下白药的制作吗?
——方鸣好,节日快乐![咖啡]我们这边的白药是用粳米粉、辣蓼子做的,具体工序不是很清楚,都买现成的。[微笑]
呵呵,是我太馋了,想自己做甜酒酿吃,又不想买现成的,难为老同学了,对不起!
——谢谢老同学,下次去农村赶集问问卖白的。是要了解记录,这也是蓼草文化![微笑]
诗人张峰留言:丁姐, 晚上好,长假快乐![愉快][握手][玫瑰]
——谢谢诗人,晚上好,长假快乐![愉快][握手][玫瑰]
诗人张峰转发:谢谢诗人鼓励,晚上好,长假快乐![愉快][握手][玫瑰]
爱武留言:谢谢丁老师分享,白酒酿美好的回忆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——谢谢爱武喜欢鼓励![咖啡]家乡的白药酒最甜美的白酒酿!忘不了。[微笑]节日加班,辛苦,快乐![玫瑰][玫瑰][玫瑰]